《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那么《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2、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
3、《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一说建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已知仅有的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
4、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耸如何读 耸念什么
1、耸,读作:sǒng2、释义:该字的基本字义是高起,直立的意思;又意惊动或聋的意思。3、相关组词:耸立[sǒng lì]:指高高地矗立。耸峙[sǒng zhì]:高耸矗立。高耸入云[gāo sǒng rù yún]: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故意说夸大或捏造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指故意说些夸...
-
考公务员只看面试笔试成绩吗 考公务员的考试程序包括什么
1、不是。2、普通公务员的考试程序包括笔试、面试、体检、政审,考警察的程序包括笔试、面试、体能、体检、政审。在这些具体关卡当中,只有笔试和面试有具体的成绩,会打具体的分数,其中笔试占60%,面试占40%。所以要想考上公务员,主要还是看笔试和面试的总成绩,至于其他的体检、体能、政审,只要通过就可以了。3、公务员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而公务员面试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调漂钓法方式 钓鱼调漂办法
1、找底——给钓组装上铅坠,“坠+钩+浮漂之下的线”的重力应大于浮漂的浮力。抛线进入钓点水域,这时线组和浮漂都潜入水中。然后提竿上岸,向上调动浮漂在钓线上的位置,再次抛线入水,看浮漂是否露出水面,如果没有,再提竿上岸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漂目”露出水面为止。这时铅坠到“漂目”的距离就是水的深度。知道水的深度,一是有助于了解水情,二是为下面的调漂作准备。2、调目——找底完成之后,将浮漂沿着钓线向下移动...
-
古代一丈等于多少米 古代一丈等于好多米
1、古代的一丈等于现在的3.33米。一丈等于十尺。历史时期不同,度量衡也是不同的。2、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3、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4、周代,一尺合今23.1cm。5、秦时,一尺合今23.1cm。6、汉时,一尺合今21.35cm-23.75cm。7、三国时期,一尺合今24.2cm。8、隋唐一尺合今26.7cm。9、而宋元一尺合今3...
-
绡怎样读 绡的读音
1、绡读音:xiāo。2、解释(1)生丝。 (2)生丝织物:头头(古代束发的头巾)。采用桑蚕丝或人造丝、合成纤维为原料以平纹或变化平纹织成的轻薄透明的丝织物。适宜制做女式晚礼服、连衣裙以及披纱、头巾等。绡怎么读 绡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