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2021-12-12 14:40:00 编辑:亿网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本站原创

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1、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所以当时的齐国人都非常敬佩孔子,有如此之高的音乐修养,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

2、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3、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孔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关于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1、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三月不知肉味。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所以当时的齐国人都非常敬佩孔子,有如此之高的音乐修养,后人常用“尽善尽美”和“三月不知肉味”来评论孔子向苌弘请教和痴迷于韶乐的这段佳话。

2、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3、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孔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关于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本站文章均为<亿网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建设摘自权威资料,书籍,或网络原创文章,如有版权纠纷或者违规问题,请即刻联系我们删除,我们欢迎您分享,引用和转载,我们谢绝直接复制和抄袭!
我们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