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孝孺《指喻》随文翻译如下:
2、第一段原文: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tián,丰满的样子),其色渥然(wò,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充沛的样子),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拇指)有疹焉(于之),隆起而粟(名作状,像小米粒)。君疑之,以示(给……看)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更加)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像拳头大),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duō,亦作“刺剟”,即刺)状,肢体心膂(lǚ,脊梁骨),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兼词,之于)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一整天)可愈;三日,越(超过)旬(十天)可愈;今疾且(将)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ōu,病愈)。终日可愈,艾(艾草)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到了)既成,甚将延(延伸)乎(于,到)肝膈(gé,肝脏和膈膜,这里泛指人体的内脏),否(如果不是)亦将为(成为)一臂之忧(忧虑)。非有以(如果没有用来)御(对抗)其内,其势(势头)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容易)为(治疗)也。”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通“敷”,敷药)以(用)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复原,恢复)。
第一段译文:浦阳县的郑仲辨,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小米大。郑仲辨疑惧,将它给别人看,别人都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聚集在一起像铜钱大了,他更加担忧,又拿给人看,笑他的人还是和过去一样笑话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因为它而疼痛起来,好象针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向医生请教,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病奇特的地方在于,虽然病在指头上,实际上是全身的病啊。不赶快治疗,将可能丧失生命。但在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能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大病将要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愈。一天能治好时,用艾草就能治好;超过十天能治好的,药草可以治好;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如果不是那样,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的忧虑。如果没有用来从内部治疗它的办法,病势就不会停止;如果没有药物治疗它的外边,这病就不容易治疗了。”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服食汤药,又用良药外敷。果然到两个月后就痊愈了,三个月后精神气色才完全复原。
3、第二段原文: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大事),常发(发端)于至微(极细小的事物),而终(最终)为大患(祸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不可为(不能够收拾、处理的地步)。当其易(容易处理的时候)也,惜(舍不得)旦夕(从早到晚,指一天)之力,忽(忽视)之而不顾(理睬);及其既成(已经形成祸患)也,积岁月(长年累月),疲思虑(疲于思考,筋疲力竭),而(才)仅克(能够处置)之,如(像)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知晓)者,众人之所能治(解决)也,其势虽危,而未足(不值得)深畏。惟(只有)萌(萌发)于不必(没有必要)忧之地,而寓(寄身、存在)于不可见(预见危险)之初(开端),众人笑而忽(忽视)之者,此则(正是)君子之所深畏(深深畏惧)也。
第二段译文:我因此想到:天下的大事,通常发端于极为细微的地方,而最终成为极大的祸患。(这些小事)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当初容易处理的时候,人们往往吝惜一点点精力,忽视它而不加理会,等到已经形成了祸患,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才仅仅能够处置这祸患。世上像这拇指的发病的情况太多了。大概一般人能知道的,一般人所能处理的,那情势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萌发在一般人以为没有必要去担忧的地方,并且存在在起初无法预见危险结果的,一般人笑话并忽视的,这正是君子所深深畏惧的啊。
4、第三段原文:昔之天下,有如君(郑君仲辨)之盛壮(处于盛年、壮年)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爱惜)身(自己)者乎?而可以(能够)为(成为)天下患者,岂特(只、仅仅)疮痏之于(在)指乎?君未尝敢忽(忽视)之,特(只是)以(因为)不早谋于医,而几(几乎)至于(到了)甚病(重病的地步)。况乎(况且)视(看待)之以(用)至疏(极为疏忽)之势(态度),重(加上)之以(在)疲敝(也作“疲弊”,指百姓困苦穷乏)之余(之后),吏之戕摩(残害、消灭)剥削以(来)速(加速)其疾者(病苦)亦甚(严重)矣;幸(侥幸)其(社会问题)未发(发生、爆发),以为无虞(无忧)而不知畏,此真可谓(称作)智(聪明)也与哉?
第三段译文:从前的天下,有像郑先生一样身体强壮而没有疾病的吗?爱护天下的人,有像郑先生那般爱惜自己身体的吗?而能够成为天下大患的,难道只是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痏吗?郑先生不敢忽视手指上的疮痏,只因为没有早点去看医生,因而几乎到了病重的程度。何况一般人对问题,总是以非常疏忽的态度来看待,又加上在百姓困苦穷乏之后,官吏们还残害剥削百姓,而加速他们生活的更加困苦呢。侥幸天下大乱的事情还没发生,统治者如果就此认为不必忧虑而不知畏惧,这真能说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5、第四段原文:余贱(地位低下)不敢谋国(谋划国家大事),而君虑周(思虑周全)行果(行为果断),非久(长久)于(在)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折断手臂)而成良医”?君诚(如果)有位(职位、官职)于时(现在),则宜(应该)以拇病为戒。
第四段译文:我低位低下,不敢谋划国家大事,但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居平民地位的人。《左传》不是说“三折肱而成良医”吗?郑先生如果将来在世上做官,就应该以拇指之病的事实作为自己的借鉴。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联络方式:
电话:173 1266 2225
邮箱:network@z03.net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