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集,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入中国。而在当时的南京,国人还没有感受到战争的威胁。金陵女大正在举办女子篮球比赛。川军将领朱豪带着七个姨太太观看比赛,一个叫周芷兰的大学女生吸引了他的注意。不顾芷兰的反对朱豪将她强行带回家中,并要马上成亲。芷兰的叔叔周向任迫于朱豪的势力劝芷兰答应朱豪,让芷兰很伤心。朱豪威胁芷兰要把她的弟弟梦鲤抓走,为了保护弟弟,芷兰违心的答应了与朱豪的亲事。就在朱豪准备入洞房的时候,接到了刘湘主席的急电,要他马上回川。朱豪回到四川家中,被大太太金氏数落一番。朱豪参加刘湘主持的军事会议,刘湘通报与日军战事。
2、第2集,朱豪听说中央可能迁都重庆,大为不满,被刘湘训斥不顾国家大义。川军决定为抗日竭尽全力,川中百姓纷纷为抗日捐款。芷兰在南京被软禁起来,朱豪的管家阿昌叔劝她不要反抗。芷兰无奈与弟弟和吴妈告别,前往重庆。到了重庆朱豪家中,发现朱豪已经带领部队出川抗日。大太太不满朱豪再次纳妾,遂于芷兰发生冲突。
3、第3集,战场上朱豪率部与日军激战,却得不到友军增援,损失惨重。刘湘电告四川,“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湘谨率四川,七千万人翘首欢迎”。川中人民纷纷为政府迁移出力。朱豪部队缺少给养,士兵抢劫百姓被朱豪制止,引部队在大户人家“借粮”,并强行打开七战区军械库拿走许多武器弹药。回到重庆,刘湘病重朱豪前去探望。刘湘对朱豪抢粮、抢武器之事大为恼火,朱豪申诉肺腑。待到朱豪回到队伍,传来了刘湘去世的消息,朱豪领刘湘遗训继续抗日。管家把芷兰送到前线与朱豪“完婚”。芷兰本想趁乱逃走,误打误撞跑到了前线。
4、第4集,芷兰被朱豪和将士们英勇抗日的行为感动,主动留下来照顾伤员。当晚芷兰想“献身”,朱豪却因为太累睡死过去。第二天一场激战,马县长殉职,川军死伤大半,朱豪重伤被芷兰从死人堆中背出来。芜县战事紧张,马县长誓与县城共存亡,他的助理秦必成对朱豪带着姨太太打仗的行为很不满。朱豪几次想与芷兰“圆房”,都因为前线战事紧张未能如愿。战场上,朱豪部队武器落后又没有增援损失惨重。老乡家中,朱豪逐渐恢复健康。徐副官收集残兵败将找到朱豪。
5、第5集,芷兰与朱豪告别,朱豪率领残部返回重庆。芷兰去南京寻找弟弟,在南京叔叔家得知梦鲤逃难去了四川。芷兰也随着逃难的人群赶往四川。在逃难的路上,芷兰看到吴妈和梦鲤坐的船被炸,吴妈被炸死,梦鲤下落不明,芷兰悲痛万分。朱豪在返回重庆的路上遇到了农科院的工作人员,他们在运送一批动物去重庆,朱豪答应和他们一路通行“保护”动物。朱豪想把科学院的动物给官兵当加餐,农科院的王先生以死相逼,保住了动物。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