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菱角的功效与作用:菱角是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的功效是健胃止痢,清暑解热,益气健胃,解酒毒,利尿通乳,菱角的作用是治胃溃疡,痢疾,菱角食用禁忌是体虚内寒者不宜生食菱角,不宜同猪肉同煮,易引起腹痛。
2、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菱角抗癌,菱实的醇浸水液对癌细胞的变性和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
3、菱角治子宫癌、胃癌:生菱角肉煮成褐色浓汤,每日用20--30个菱角。汤作2--3次分服。
4、《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
5、菱角粉10--50克,白糖适量,水煎成糊状食用。有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益气健脾,解酒毒作用。适用于因酗酒引起之口苦、烦渴、咽痛等症。
6、菱角治赘疣(青年性扁平疣、多发性寻常疣):鲜菱蒂(菱柄),搽擦患处,一日数次。
7、菱角可平息男女之欲火。《食疗本草》指出凡水中之果,此物最发冷气,人冷藏,损阳,令玉茎消衰。
8、菱角缓解皮肤病,辅助治疗小儿头疮、头面黄水疮、皮肤赘疣等多种皮肤病。
9、菱角治头面黄水疮:老菱角煤炭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敷患处。
10、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菱角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
11、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
12、菱角治小儿头部疮毒,亦可解酒:鲜菱草茎(去叶及须根)120克,水煎服。
13、菱角治痢疾:红菱角晒干研末,空腹服10克,红痢用老酒送下,白痢用米汤送下。
14、菱角减肥,菱角利尿、通乳、解酒毒,是减肥的辅助食品。
15、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
16、菱角治食道癌、胃癌:菱角、诃子、薏米、紫藤瘤各10克,水煎服,一日两次。
17、菱角补脾益气健脾,强股膝、健力益气。
18、菱角粥
材料:大米100克、菱角粉30--60克。
做法:大米100克,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菱角粉30--60克,同煮熟,用适量红糖调味食用。
功效:有健脾益胃,补气防癌作用。适用于慢性泄泻,营养不良,年老体弱等症。并有防治胃癌,食道癌,子宫癌作用。
19、菱角汁
材料:新鲜红菱1000克,白糖适量。
做法:红菱去壳,捣烂,绞取自然汁,放置一夜,再入白糖少许,隔水炖略温,即可饮用。
功效:夏季饮用红菱汁,具有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的功效。为夏暑极佳的清凉饮品。本品还有祛酒毒,醒酒功效。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