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那么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河南民俗文化有哪些
1、龙抬头节(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按老年人的说法。这是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2、端午节(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3、过小年(六月初六)。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4、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5、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年”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这些节日,是中原农耕地区的农事节日,也是“收获节”和“丰收节”。节日里的风俗活动,是农民品尝自已劳动成果的活动。这种喜悦,自然在走亲访友之中使大家同时都分享了。
6、乞巧节(七月初七)。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7、牲口节(七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8、重阳节(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是吉利的数字,把它作为阳数。九月初九,占了两个九字,双阳相重,所以人们都叫它为“重九”或“重阳”。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标志。据史书介绍,它是受一则神话传说的影响而形成的。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因此,人们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
9、腊八节(腊月初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10、祭灶节(腊月二十三)。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关于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那么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1、龙抬头节(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按老年人的说法。这是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2、端午节(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3、过小年(六月初六)。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4、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5、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年”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这些节日,是中原农耕地区的农事节日,也是“收获节”和“丰收节”。节日里的风俗活动,是农民品尝自已劳动成果的活动。这种喜悦,自然在走亲访友之中使大家同时都分享了。
6、乞巧节(七月初七)。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7、牲口节(七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8、重阳节(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是吉利的数字,把它作为阳数。九月初九,占了两个九字,双阳相重,所以人们都叫它为“重九”或“重阳”。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标志。据史书介绍,它是受一则神话传说的影响而形成的。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因此,人们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
9、腊八节(腊月初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10、祭灶节(腊月二十三)。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关于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联络方式:
电话:173 1266 2225
邮箱:network@z03.net
-
鼓励孩子读书家长寄语 鼓励孩子读书家长寄语精选
读书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无论读什么书,你都会有收获。相信读书会启迪你的智慧,丰富你的思想,从书中汲取营养吧,书能让你学到智慧,学到修养,学会做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宝贝,请你爱上读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到什么时候,人类都不应该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不能让头脑丧失思考的能力,希望你能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进步。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书是相伴终生、终身受益的好事,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书...
-
素炒蘑菇时放酱油醋吗 素炒蘑菇做法
1、素炒蘑菇时,放酱油不放醋,需要焯水。放酱油的目的是为了提色,使食物看着更美观,提出食物的鲜味;放醋会破坏掉蘑菇的鲜味;焯水的目的是为了去掉蘑菇的腥味,保留蘑菇的鲜味。2、备齐食材蘑菇,食盐,酱油,调和油,香菜;3、首先将蘑菇洗净摘成小块;4、然后将蘑菇放入锅中焯两至三分钟;5、在锅中放油烧热,放入沥干水分的蘑菇;6、翻炒两分钟后加盐,加入适量酱油,香菜;7、最后,炒两至三分钟,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
明日方舟换绑手机号需要多久 明日方舟如何换绑手机号
1、明日方舟换绑手机号需要大约一天。2、首先打开设置界面,进入账户设置里的账户中心,接着选择账号管理选项,然后点击更换手机即可。3、《明日方舟》是由鹰角网络自主开发运营的一款策略向即时战略国产手游,于2019年5月1日公测。4、在游戏中,玩家将作为罗德岛的领导者“博士”,带领罗德岛的一众干员救助受难人群、处理矿石争端以及对抗整合运动。在错综复杂的势力博弈之中,寻找治愈矿石病的方法。明日方舟换绑手机...
-
微信状态别人能看见吗 微信状态别人看得到吗
1、点击微信号下方新增状态栏,可以编辑个人状态。2、状态具体分为三大类:心情想法、工作学习、活动。3、状态可以真实展示使用人当前的情况,比如设置为“在忙”“摸鱼”等。同样设置“在忙”的人还可以看到共同好友的状态。微信状态别人能看见吗 微信状态别人看得到吗...
-
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什么演奏家 蒋风之以演奏什么乐器出名的
1、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2、蒋风之,1908年4月27日诞生在江苏宜兴后留住村,1986年1月26日逝世。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如同他的名曲《汉宫秋月》一样,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3、《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蒋风之是我国著名的什么演奏家 蒋风之以演奏什么乐器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