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浴佛节的由来。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传说佛陀降生时,大地震动,天雨滨纷,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周行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莲花。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种殊胜,未曾有之。当时兴起大家对佛陀崇高的敬仰,即塑佛太子像,每年佛陀诞生日以香汤净水灌之,延续至今。
2、浴佛的意义。当我们以虔诚、恭敬、欢喜之心来浴佛之时,还应有一种觉醒,觉醒到伟大慈悲的佛陀已经清净了,今天我们能浴佛只是佛的智慧、慈悲、善巧与方便,让我们借助浴佛的因缘来沐浴我们众生的心,让我们的心能够早离尘垢,让我们的福德智慧能够不断的增长。尘垢就是指我们种种贪嗔痴的烦恼,在当今的社会大家都知道人心不古,所以称为五浊恶世。众生不信因果,造种种的恶业,那我们怎么样来清净我们自己的心,又怎么样来帮助众生远离恶法呢?关键就要唤醒众生的觉醒,让大家都知道,谁都不喜欢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这个世界充满了你争我夺、私欲膨胀、不顾他人利益只图自己享受,那怎么样来改变呢?关键就是要让众生觉醒,让众生能够有妙上的智慧,要知道和谐世界应该从心开始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安乐,就希望能给我们周边的人安乐,能为世界的安乐贡献我们的力量。所以通过浴佛节,我们以虔诚心来沐浴佛的时候,就知道佛的慈悲,他应化这个世界就是来唤醒我们沉迷的众生,让我们能够多一点的智慧能够去除烦恼,一点点地去除,那就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够增长一点点的智慧,我们就能去掉一点点的烦恼,所以我们手持香汤净水浴佛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愿一切众生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令其自性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愿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诈欺、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如此藉着浴佛的因缘,发菩提心功德,净化自己与众生的一切烦恼尘垢,与一切众生共同清净身口意,共同美化我们的社会、国土,即可转五浊恶世为清净的人间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此才是浴佛的真正意义。
3、如何浴佛?
(1)以牛头栴檀、白檀、紫檀沈水,薰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放于干净的石上磨成泥状制作香水,置于干净的容器中。
(2)以好的土做坛,可以方,可以圆,大小皆可,随之变化,上置浴床,中间安置佛像。
(3)以其香汤沐浴,再以清水重沐,所用之水必须干净。
(4)两指沥取香水自顶上灌,此水又称吉祥水。
(5)手要轻,不要让净水溅出脚踏。
(6)用软毛巾将佛像拭净,并烧好香,遍薰四方。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联络方式:
电话:173 1266 2225
邮箱:network@z03.net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