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年:“破五”首先是“送年”的意思。在有些地方把破五节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依照民俗,初五之后,各行各业都已开市开业,年俗事项基本结束,人们开始理思绪,醒年盹,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状态,重新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破禁忌:民间过年很讲究,从除夕至初五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人们不可“轻举妄动”,否则不吉利。如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扫地洒水、妇女不能动针线,商店不能开门等。宋苏轼《蝶恋花》词:“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破五》:“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但到了初五这一天,这些禁忌就都打破了,所以有“破五”之称。
3、送祖宗: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仙逝的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到了初五,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放鞭炮,恭送老祖宗回到阴间的家。待到腊月三十再请回来。
4、赶五穷: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人们远远的,越远越好。尤其放“二踢脚”(两响)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并将财运迎回家。
5、扫脏神:民间传说,大年三十,人们请诸神下界过年时,把脏神给忘了(很可能是有意不请)。她气不过,一连五天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也是“破五”的一种来历。因为脏神闹事,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民俗是不允许搞卫生的,就是扫地,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然后把垃圾都打扫干净,新的一年呈现干净整洁的新气象。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联络方式:
电话:173 1266 2225
邮箱:network@z03.net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