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刚、核桃这些文玩包浆都讲究个“盘刷结合”,这样玩出来的包浆才红润透亮。人手所能接触到的只是核桃的表面,但是核桃的表面试沟壑纵横的。平时盘玩核桃,手里分泌汗液多,长时间不刷的话,会导致核桃纹路内污垢增多,再加上累积上一点灰尘,就会形成油泥包浆,很难看。而且使汗液润不进纹路深处,经常刷核桃,可以使核桃颜色保持一致,也是完成挂瓷必要的抛光步骤,同时去除灰尘。
2、刷核桃的频率。核桃盘玩过程中,刷的时间也不一样,刚上手的白茬肯定要多刷“三分盘七分刷”,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初步包浆挂瓷的时候,就可以少一点了;等核桃玉化后一个月刷上一两次也就可以了。
3、刷核桃工具。最好准备2-3个不同的刷子,塑料硬毛刷、猪鬃刷、普通软毛牙刷。交替进行,软毛刷除尘效果好,猪鬃刷去尘去污都还可以,但是掉毛,塑料刷便宜,但是起静电,容易吸灰尘,交替使用效果最好。先用塑料硬毛刷进行整体抛光,力道要轻一些,目的是把核桃表面抛光;再用猪鬃刷,用来局部清理较深沟缝内的污物,同时润浆;第三步用软毛家用牙刷,再整体刷一遍。这样一套刷的步骤下来,核桃基本上就会去除尘渍。
4、核桃的刷法:
(1)顺刷。刷核桃时要顺着核桃的纹理、走势从尖部到底部进行刷拭。先向一个方向刷数十下再反方向刷数十下,这样可以使核桃深处的灰尘更容易清理出来。如果来回的刷拭,其实是影响效果的。
(2)侧刷。将刷子倾斜一个角度,再沿着核桃纹理的方向刷拭,实验表明:这个手法可以很轻易的刷掉吸附在纹路棱翼侧面的灰尘。
(3)挑刷。将刷子按入纹路深处,再利用手部力量翻转刷头,就好像在用针挑东西一样,利用刷毛的硬度将纹路深处的积灰挑出来。
(4)按刷。稍微使劲将刷子按入核桃的纹路中,感觉刷毛有些微变形,维持这个力度,小范围的来回移动刷子进行刷拭,每一个地方要坚持刷3分钟以上。实验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清除。不算太深的纹理凹陷处的积尘与油泥。对于顽固污渍也有一定的效果。最后,还要注意刷核桃的毛刷也要经常清洗,保持刷子清洁。
5、核桃的清洁。除了定时盘刷之外,核桃在三年之内,不能让别人上手。手不同,化学成分不同,也就是老话讲的“人气”不同,对核桃的影响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核桃的上色。
6、核桃的存放。在不盘核桃时,用餐巾纸包紧放置于密封盒内,靠干燥的餐巾纸吸附核桃上的附着物,纹路很深处,用牙签顶入一小团纸。还有就是用下图这种专业的盒子来盛放了。不改变核桃的干湿度,核桃是不会裂口的。核桃的把玩变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许多的乐趣,体会它的变化和您内心的契合,慢慢与心爱的核桃心意相通。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