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据说,中国人过元宵节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每年都过元宵节,但是有关元宵的由来和传说却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那么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有哪些呢?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有哪些
1、纪念“平吕”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揽权。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家族把持朝政。吕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汉高祖皇后,楚汉战争初期为项羽所俘,数年后方被释还。曾助汉高祖杀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其子(惠帝)即位后,她掌握实际政权,杀害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死后临朝称制,并分封诸吕为王侯,控制南北军,又以审食其为左丞相,掌握实权,公卿皆因而诀事。她死后,诸吕拟发动叛乱,为太尉周勃、陈平等人平定,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前179-前156)。因为平息吕氏宗族的时间恰好是正月十五日。每到这一天夜晚时,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汉文帝定正月十五这一天为“灯节”。
2、敕令“放灯”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西域记》称印度摩揭陀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认为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汉明帝为张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法苑珠林》载,明帝永平十四年(71),五岳诸山道土与西域和尚比法,汉明帝令僧道正月十五日会集于洛阳白马寺。道士斋道东,设置三坛,然后纵火焚经,经书焚化。僧徒舍利像置于道西,“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于时天雨宝花,大众咸悦。”这一褒佛贬道之说当然不可靠,但是由此可推知,正月十五放灯火之俗始于汉武帝祀太一神,主要是皇宫举行,佛教传入中国后,正月十五放灯习俗流传民间。每到正月十五,城乡灯火辉煌,昼夜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祭太一神的旧说,又融进了燃灯礼佛的虔诚,神仙与佛教礼仪结合,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另据佛典记述,释迦牟尼火化后,信徒将他的舍利子置于金座上,大众飞撒花瓣、奏乐,绕城燃灯十三里。此后,每逢元宵夜皆点彩灯纪念佛祖。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述:“西域十二月三十,乃汉正月望日。彼地谓之大神变,故汉明帝令烧灯表佛。”因为佛经《涅槃经》说,佛门于正月十五日“步步燃灯三十里”。佛教起源的印度也确有聚众燃灯的盛大节日,《大唐西域记》记述有印度人在正月十五夜聚众燃彩灯盛况,所以人们认为元宵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法事庆典中燃灯的行为。佛家以放灯象征佛法大放光明,受到皇帝提倡,相沿成节。
3、道教“三元”说:东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自称老子从天而降,授予他正一盟威道命他为天师于是他奉老子为教主。当时人们生活贫困,疾疫流行该教以给人们治病为名进行宗教活动,凡是被治好病的人出五斗米作为经费。因此被人们称为“五斗米教”。“五斗米教”创“天、地、人(或水)”三官说。到魏晋时,道家又把这三官与季节时日相配,正月十五日为天官赐福称“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地官消灾,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水官赦罪,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据说这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喜好娱乐地官喜好热闹人多,水官喜好灯火,所以上元节要燃灯仕女结伴夜游因而有了“灯节”、“灯会”之称。明朗瑛《七修类稿》引唐人说法,以为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是天官给人赐福之日称上元,其时正当年初岁首,隆重庆祝,不仅是祷求福祉,还兼有祈祷全年平安,万事顺遂的意思。张灯也是一种媚神的手段,取悦“三官”突出“闹”(即闹彩灯)字,亦这缘故。
4、“升学开灯”说:有的地方民间传说,灯节的来历与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倡导百姓人家,把小孩送进学堂读书,全社会养成读书的风气有关。昔时,小孩子开学后的第一件事是“开灯”。开学这一天,孩子们到学堂去,要将事先做好的彩灯带到课堂去,由一位博学的老先生或受人尊敬的老师,把彩灯里的蜡烛点燃,寓意孩子读书前途光明。小孩子带着灯到课堂,还寓意孩子会“登”堂高升,走鸿运,日子会红火起来。以前的私塾大多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由此,升学开灯,即高升、攀登。一盏盏由家长或孩子精心制作的彩灯,当然也有从灯市购买的彩灯,个顶个的神采奕奕,当都点燃起来的时候,给孩子们带来片喜兴和吉祥的寓意。这种升学灯传播沿袭,成为另一种“灯会”。从以上各种观点上看,关于元宵节即上元灯节的起源,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个相对的共同点元宵节发轫于原始时期,至汉代初具雏形。至于其主要的节日内容—张灯,正式形成时间不会晚于魏晋。汉代以前是上元灯节的滥觞期,汉代以后是形成期,逐步演变发展到后来既有道家的色彩,又有佛教的礼仪,既有宫廷的官气,又有民间的俗风。可以说正月十五的灯会,是官民合一、中西合壁,社会融洽和谐、独具风采、全民参与的盛大的狂欢节日。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