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卜楞寺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集体念经的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详细]
2、熊猫沟景区AAA。熊猫沟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达麦乡境内,由当浪沟自然村村民自主经营的集避暑度假、森林旅游、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藏文化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高达12000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人间仙境”。
3、桑科草原AA。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南1公里处,是桑科乡达久滩(“跑马滩”之间)草原的一部分,为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桑科草原有大夏河水从南到北徐徐流过,水草丰茂,风景优雅,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桑科草原历来为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场。每到夏季,草场碧绿如毯,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天高气爽,是草原旅游、避暑和体验藏族游牧生活、回归自然的理想旅游场所。桑科草原旅游区内设有格桑花草原旅游接待站和拉卜楞宾馆草原旅游点,提供夜宿帐篷、传统藏餐、风味小吃、篝火晚会、民族歌舞、藏服出租、骑马比赛、民族工艺品等服务。游客在这里可以真正回归自然,充分领略藏族独特的游牧生活风情。无需门票。草原上的民俗体验、骑马等另外收费。
4、德哇仓文殊佛殿。一世德哇仓·罗桑东珠,幼年在嘉木样·俄昂宗哲尊前受具足戒后,发愿跟随嘉木样学法。十六岁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莽学院潜习佛法。因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大师对他寄予很大希望。1709年随嘉木样·俄昂宗哲大师返回今夏河县所在地,协助嘉木样大师创建卜楞寺,并负责处理寺院的一切事务,使拉卡楞寺政教日益昌兴。1738年担任拉卜楞寺第三任总法台。1743年将嘉木样大师转世灵童迎进拉卜楞寺坐床,使寺主嘉木样-系统得以形成和延续。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吾在位时,鉴于他对拉卜楞寺的创建有功,特许德哇仓-系统享受“赛赤”待遇。第二世德哇仓·久美隆柔嘉措于1772年荣登拉卜楞寺第十六任总法台法座,严明戒律,注重精修,使政教日益兴盛。德哇仓文殊佛殿巍然耸立于拉卜楞寺正南,面临大夏河,背倚拉卜楞寺大经堂。三世德哇仓、嘉央图丹尼玛于1814年创建了拉卜楞寺德哇仓文殊佛殿。1817年三世嘉木样、久美坚措、三世贡唐仓、丹贝仲美、三世德哇仓、嘉央图丹尼玛三位大师进行了开光仪式。
5、八角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加滩偏东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处东北岸台地上,距县城约三十三公里,是本县甘加乡境内的一座古城遗址。据有关资料记载,它是汉置白石县旧址,也是河州通往西南蕃的要道之隘口,是当年汉、羌、唐、蕃之边塞重镇。是汉与吐谷浑、吐蕃、西夏、角斯啰等王朝剧烈争夺的战略要塞。八角城实际上是一个空心十字形城。因为在一个空心十字的各角上有一个城墩,形成八角突出。城名由此而得。该城城墙长2193米,高11米,城内占地面积约200000万平方米。此城打破一般正方形成四个面和十二个面的常规,有三十六个墙面,加上八个城墩,共由六十个面组成城围,城外有护城河、壕等附属设施,东、西北均有瓮城。城北因依山而无门,东西瓮城内有“S”形通道,从西城经南门至东城筑有外廓,南门外并有外城。城墙墙体由一层土,一层砂逐层夯筑,中间夹以棍、柳条、苏鲁固络、坚硬无比,至今保存完好。城墙呈曲线形排列,墙面多,夹角距离近,均在弓弩射程之内,城下无死角,加之城门通道极小,无隙可乘,可谓易守难攻。
6、甘加草原。甘加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北20公里处,它不仅同桑科草原一样美丽,更多了一份天然和静谧。草原被群山环绕,是典型的高原草地,理想的天然牧场。夏季,整个草原碧绿如茵,好似一块天然的绿色大地毯,鲜花盛开,繁花似锦。在这里,没有商业化的影子,有的只是蓝天、白云、草原浑然一体,可以切身体会到草原的广袤和宁静。
7、贡巴寺。周围森林茂密,奇花异卉竞相斗艳,长有各种珍贵的药草,芳香四溢;山泉处处,如明珠璀璨夺目,珍禽异兽出没于林间,鸣啭于枝头。因此,这里历来被佛教信徒尊为吉祥宝地。贡巴寺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有僧侣107人。当年农历四月十七日,为当朝皇帝和皇太后祝寿,举行了大规模法事,并在原有丁古扎仓的基础上,扩建了参尼扎仓、居巴扎仓和曼巴扎仓。皇帝为该寺颁赐了“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牌位和“皇太后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牌位,以及寺院的匾额,金字、旌表和金银五千两,大寺的诰封金册等。当年九月,该寺的上下两院经堂竣工,连同十二个静修院,举行了隆重的“为文殊大皇帝祝寿”的活动。次年三月,建立了单纯的独立仪轨,随之将江车静修院等十二个静僧院合并,时有大经堂、菩萨殿、0殿、四个扎仓,有-6位,成为卓尼境内规模仅次于禅定寺的大寺院。清末,贡巴寺归属夏河拉卜楞寺,从此,由拉卜楞寺任命法台,处理教务。所属教民和教区的政务,仍由卓尼杨土司管理,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
8、格桑花草原。格桑花草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桑科草原上一块光彩夺目的宝石,夏天格桑花盛放的季节这儿就是一片花的海洋。草原的夏秋,碧草连天。坐落在大夏河畔的拉卜楞寺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奇异的佛教艺术瑰宝和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着虔诚的信徒和中外游客。当你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飞驰,当你骑着牦牛在大夏河畔徜徉,可以饱览“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色。夜晚,围着草原上燃起的篝火,与藏族同胞手拉手翩翩起舞,将为你留下永生难忘的欢乐。格桑花草原旅游,充满了独具特色的藏族风情。格桑花旅游部还开辟了赛马场、牦牛场等充满魅力的旅游项目,热情地欢迎来自四方的游客。格桑花草原旅游部坐落在距拉卜楞寺7公里的大夏河畔,设有藏式帐篷招待所,高中档床位100张,低档床位200余张。藏式帐篷餐厅供应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藏餐,同时供应汉旅饭菜,并设有帐篷卡拉OK舞厅、小卖部等,环境幽雅,舒适方便。同时可等待100人以内的中小型会议。。
9、佐海苯教寺。佐海苯教寺创建于-第一胜生之前的水虎年,距今有900年的历史。该寺的创建人是则秀上师珠旺顿尼夏普尔,尊称为大禅师雍仲嘉参。佐海黑教寺修持的教义主要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祖师辛饶导师的立说“九乘教法”、《四门》、《五藏》以及其他内外密诸法。佐海苯教寺的主要法事有,每年春季正月十五举行析愿0会和供佛法会;夏季举行修持法会并进行坐夏;冬季举行消灾回遮法事,跳法舞。
10、黄正清将军纪念馆。黄正清将军纪念馆位于夏河县拉卜楞镇,陈展以实物、图片、情景还原等方式全面翔实地展示了黄正清将军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政权的戎马生涯。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