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父爱是座山》《五月榴花红似火》《我是一只快乐的小狐狸》《父爱将我举过命运的栏杆》。
2、夸张:《世界不大是个家》《一张煎饼包天下》《贪心不足蛇吞象》《胆大包天》。
3、引用:《待到山花烂漫时》《一枝红杏出墙来》《小荷才露尖尖角》
4、对比:《小人物的大故事》《红与黑》《为了忘却的记忆》《城里人,乡下人》。
5、设问:《你有一颗柔弱的心吗?》《谁是阿Q?》《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6、拟人:《冬天的诉说》《蚊子的自白》《螳螂的秘密》《诚信漂流记》。
7、反问:《教师们还不该反省吗?》《雷锋真的没户口?》《我是差生,我容易吗?》《阿斗扶不起来,怪谁?》。
8、反语:《我是一个傻女孩》《我想当个差生》《其实我很笨》《爸爸,我不想做你的女儿》。
9、仿词:《洋教师的“洋相”》《牛教师的“牛脾气”》《槐花村的槐花情》《赖昌星还赖几天》。
10、对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1、排比:《那山·那人·那狗》《小桥·流水·人家》《枣树·父亲和我》《雨珠·露珠·泪珠》。
12、移觉:《我是那片红红的激情》《晶莹的铅球》《给心灵吃点冰激凌》。
13、呼告:《请给我松绑》《渴望被爱》《老师,请您听我说》《救救我吧》。
14、标点法——借助标点符号给作文拟题
例如:《我?我!》《10000元的价值=?》《好女孩?坏女孩?》《火,火!》。
15、代数法——借用常用的代数式拟题
例如:《真诚+守信=真诚的友谊》《1+1=?》《我的PH=7》《减负≠减副》。
16、模仿套用法——模仿套用名著、名篇、名曲的标题拟题
例如:《莎菲女孩的日记》《谁是我最可爱的人》《哦,白雪》《同桌的你》《妈妈的吻》。
17、反串法——反常理而用之
例如:《引的春风渡玉门》《胜利乃成功之母》《开卷未必有益》《“松松跨跨”出人才》。
18、以小见大——用微不足道的事物拟题
例如:《七根火柴》《我是一只桔子》《我喜爱的一句箴言》《苔花如米小》。
19、借用历史人物、事件和社会热点拟题
例如:《“伊丽莎白”的故事》《我班的“九·一八事件”》《铁血班长毕小麦》《我和妈妈的“冷战”》《为什么学保尔不学盖茨》《我老爸是个农民工》。
20、故弄玄虚法——故意用使人迷惑和误会的手段,引人注意
例如:《我是一条常常不洗澡的鱼》《我和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毛毛虫小传》《怀念狼》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联络方式:
电话:173 1266 2225
邮箱:network@z03.net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