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农历每年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大年三十。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接。“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在这天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所以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进行。
2、周秦时期一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办“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过小年。这天家置酒宴,人们相互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一般要三天;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祭祖和守岁。
3、除夕的风俗团圆饭。除夕晚上进行家宴。不管相距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要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的人,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置,摆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家庭宴会。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4、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南方和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财源广进。
5、南方除夕通常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取同音“年年升高”之意。这一天,全天下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来赴这场盛宴,怎能不让人感动?!
6、年夜饭的吃食多有讲究,饭尽可能丰富,每家都要吃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预示来年丰衣足食。席间要多说祝愿话,充满祥和气氛。在我国南方,鱼是整个宴席的压轴菜,大家并不是真正去吃,只是端上来做做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有富余。有些地区,头一个热菜就上全鱼,直到宴会结束时,大家才礼节性地吃上几口。除夕鱼表达了人们希望家业兴旺、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广州人的年夜饭桌上通常都有“发财就手”、“发财好市”这样的意头菜。虽然这是件讨口彩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认真地照做了。
7、如今,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畴,饭桌上的食物,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年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8、年夜饭就是中国人的向心力。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子里,温暖在一家人心中的问候,是沸腾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温情。
9、这种温情是大年三十母亲唠叨在灯下的嘱咐,也是无数的游子顶着寒风,踏着大雪往家里奔的执著与真诚。中国人最讲究至亲至情,受“礼仪之邦的影响颇深。但现代社会中不少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奔波劳碌,平时难得聚在一起。一同吃顿年夜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慢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10、祭祖。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洗漱,穿着礼服,在供桌之上放好祭品(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子或馒头等蒸食、素炒菜),焚香,点烛,烧元宝,放鞭炮,全家人按辈分、年龄的顺序叩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一般都是灯火通明,香烟不断。
11、除夕祭祖,是我国流传深远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始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思想,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祖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前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能够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12、压岁钱。对于压岁钱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叫“祟”,每年的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被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生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伶俐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担心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13、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来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除夕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逗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着,而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边。
14、夫妻俩不敢合眼,看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当崇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竞发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走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人们争先传诵,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保护孩子把祟吓退。所以,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当妖魔恶鬼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逢凶化吉。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15、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并鼓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多数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好,一一跪拜,然后伸手要红包。过年给压岁钱,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习惯。
16、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17、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18、守岁的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
19、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0、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21、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