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洪昌演员黄志忠:一名普通的国营食堂大厨,但心思细腻、重情义、有担当的他将家庭的责任全部扛在自己肩上,用自己的真心和努力将一个已经日渐衰败的家庭逐渐支撑起来,虽然生活异常艰辛坎坷,仿佛所有的磨难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但刘洪昌却抱着非常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对亡妻“一句话,一辈子”的承诺,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2、文惠演员左小青:文惠出身贫寒,上有眼盲的母亲下有叛逆的妹妹和顽皮的弟弟,为了能照顾家人她毅然放弃了北大读书的机会。其貌不扬又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厨子刘洪昌一直默默的帮助着文惠和他的家人,他的善良感动了文惠,最后两人组成新的家庭,并开始了一段并不平静的生活。
3、杨麦香演员何琳:杨麦香是一个与当时时代女孩性格迥然的女孩子。她的身上少了几分平常女子惯有的羞涩,多了些许男孩子一样的豪放。她对待朋友肝胆相照,面对爱情勇敢追求,尽管所爱的人已经结婚,她仍会在其受难之时伸出援手,予以帮助,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女子”形象。正是由于杨麦香性格上的豪爽和对爱情的执着,她成了刘洪昌一生的“红颜知己”。
4、何文远演员童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户普通家庭的女儿,母亲目盲、家境贫寒,面对家中的新成员姐夫刘洪昌,她觉得配不上自己的姐姐,以致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表示不满,而何家随后的生活也因文远而徒生改变,何文远的命运充满了波折与坎坷。
5、六子演员周璞:二食堂厨师,他深知师傅刘洪昌的难处和困境,所以总是适宜的出现在他身边默默帮助他、支持他。为了帮助刘洪昌摆脱经济困难,六子想出卖肉夹馍的办法,并把自己的那份收入无条件的给了师傅刘洪昌。他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却没有过多深情真挚的话语,但他每一句类似调侃的话语都让人感觉到温暖真挚。
6、王翠兰演员宋春丽:刘洪昌母亲,何文惠与刘洪昌相互爱慕并正式交往,不料二人谈婚论嫁之际,刘母却已经给儿子安排好了另外一桩婚事。刘洪昌勃然大怒,当众奚落前来会亲家的女方及父母,由此引来刘母对儿子心上人何文惠的强烈不满,并在与文惠的首次见面中对她加以为难。在日后的接触中,她们二者之间有着较多的接触,随即也产生了更多摩擦。
7、二庆妈演员梁丹妮:大院里的邻居二庆妈,是一个“奸懒馋滑”的典型小市民角色。她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自己内心里有着一把小算盘,甜言蜜语不能让她为之所动,但小恩小惠却可以让她十分受用。虽然有一点点贪小便宜,但她却有着一副善良的热心肠。尽管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有时她也会在巷子间传递,但是左邻右舍的大事,她也会在中间好生张罗。
8、厚墩子演员冯雷:善于利用金钱的煤矿老板,最后时刻为了救深陷矿中的刘洪昌散尽家财,回归本性。
猜你喜欢
点击排行



-
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
1、“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在《乡下人家》一文中指,夏天,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会感到很舒适很爽。2、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高地阔”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
1、第四章: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用2.2元打扮了自己: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
-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
1、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2、烟花像仙女撒花,像火焰争锋,又像彩蝶飞舞。3、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4、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5、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又像夜空里的繁星。6、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他本是炼丹的,后来开始炼制火器,由于屡建奇功,被朱元璋封赏“万户”。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在晚年的时候,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则坐在椅子上,手上拿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但不幸,火箭爆炸。为此,陶成道也成为了...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2、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